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年-08月-17日
你以為百事集團只有賣百事可樂嗎?那你可就大錯特錯囉!早在1962年,百事可樂就與樂事合併,變成一個休閒食品集團,PEPSICO。如果你對於這個曾經三度破產,甚至連競爭對手都看不上眼的公司,如何逆轉人生,持續茁壯,旗下的23個品牌各可創造每年10億營收的反差故事,就不要錯過《生活找美股》PESICO百事篇。
PEPSI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一間藥房
1893年,也就是可口可樂(股票代碼:KO)成立後的12年。
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有一位藥劑師,Caleb Bradham,在New Bern城市開設了一間名叫Bradham’s 的藥房。
為什麼要介紹這間藥房呢?因為這裡就是Pepsi cola的發源地。

圖片來源:北卡羅來納州歷史博物館。
當時的Bradham’s 藥房
1898 年,Bradham嘗試將糖、水、焦糖、檸檬油、可樂果和肉荳蔻與其他添加物混合調製,製作出能幫助消化的飲料。推出後,廣受New Bern的居民歡迎,大家就稱這款飲料為「Brad’s Drink」。

隨著Brad’s Drink賣得越來越好,Bradham決定要取一個更吸引人購買的名字。Pepsi 在希臘語中,代表『食物在胃中的溶解的描述』,與當初設計上的概念吻合。於是,1898年8月28日Brad’s Drink正式更名為「Pepsi cola」。並於1903年6月16日註冊商標「Pepsi 」。
當時,聯邦政府通過了《純食品和藥品法》,禁止食品和飲料中含有砷、鉛、鋇和鈾等物質,使得許多軟性飲料製造商改變了他們的配方,包括可口可樂在內。
百事可樂率先通過聯邦要求,使更多美國人開始嘗試改喝百事可樂為替代。
在1905 年,只有兩個家特許裝瓶商。而短短5年後,已經擴展至24個州,開設了300 家裝瓶商,Pepsi cola需求也逐漸上升。
參考文獻:http://northcarolinahistory.org/encyclopedia/caleb-bradham-1867-1934/
延伸閱讀:百事可樂的早期廣告
短短12年內,Pepsi破產2次!
第一次世界大戰,美國於 1917 年宣布要參戰時,對糖進行配給控制。糖是製作百事可樂中的主要成份之一。
政府取消了價格管制,糖價從每磅 3 美分上漲到每磅 28 美分,成本飆升了約 830%。Bradham在這期間炒作糖的價格,認為糖價會繼續上漲。
但之後糖市崩盤,導致 Caleb Bradham的糖庫存價格過高,Pepsi在1923年宣告破產。
Pepsi隨後被 Craven Holding Corporation 以 30,000-35,000 美元的價格收購。隨後又馬上轉手給一位紐約的證券經理人,Roy C. Mergargel。
Mergargel在接手後,投入大量資金,想試著刺激百事可樂的銷售。還不見起色時,就遇上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。大蕭條後的兩年,1931年,百事可樂再次破產,被Loft Candy Company的總裁Charles Guth給收購。
Pepsi 在第三次破產前,差點賣給了可口可樂
Guth本身經營一家販售糖果及可樂的公司。他嫌可口可樂的進貨成本太貴,希望藉由買下Pepsi,可以有較低成本的可樂能賣。
他改良配方,用了各種資源來扶植百事可樂。但無奈消費者不買單,Loft的可樂銷量暴跌。
第三度破產前,Guth決定在百事可樂破產前轉賣給可口可樂。
當時,可口可樂推出了一系列廣告,鼓勵消費者不要被大環境擊倒,出貨量激升了77%。
當時,可口可樂幾乎壟斷了美國的汽水市場,於是直接拒絕了購買百事可樂一事。
加量不加價策略,讓Pepsi在大蕭條年代爬起
在1934年,當時一瓶6盎司可口可樂,要價5美元。
Pepsi忍痛推出「加量不加價」的策略,用5美分就可以買到12盎司的百事可樂!
在銖錙必較的蕭條年代,不管可口可樂推出的廣告再怎麼激勵人心,對許多人來說優惠價格比較實在。
Pepsi成功地把可口可樂的優勢變成了它的包袱。可口可樂在軟性飲料中,擁有領導品牌以及高的市占率,自然是不願意跟著一起降低單價。這一招在經濟學裡面叫做「柔道策略」,成為許多公司以小搏大的技巧。
參考資料:【經濟五四三】可口可樂為什麼不是獨佔?百事可樂的豪賭
1935年Guth趁勝追擊,將總部遷至紐約長島市,去佈局特許經營權的版圖,廣泛開展加盟業。
pepsi在1940年出現第一款標準化的瓶子,瓶身與瓶頸貼有公司標誌的紙標籤。以前都是用回收的玻璃瓶當容器。
1941年pepsi為了支持戰爭,將瓶蓋顏色變為紅色、白色與藍色,就與美國國旗顏色一樣。並在同年股票上市。
PepsiCo的成立

你現在看到的PepsiCo Inc,是1965年Frito-Lay Inc.與Pepsi合併後成立的。
簡述一下Frito-Lay,Inc.的誕生
1932年 CE Doolin進入一家聖安東尼奧咖啡館,購買了一袋玉米片。得知製造商想要出售玉米片的業務後,他購買了配方,開始在廚房中製作Fritos玉米片,並在福特車上出售了它們。

同年,Herman W. Lay在納什維爾成立了一家休閒食品配送公司。他也買斷了製造商,成立了HW Lay&Company,成為美國東南地區最大的休閒食品公司之一。

1961年 Doolin的玉米片公司,與Herman W. Lay的休閒食品配送公司,兩家合併,於是乎Frito-Lay,Inc.誕生了。
PepsiCo如何壯大自己的休閒食品帝國?
開始賺錢的PepsiCo,不斷研發以外,還去收購可擴大自己在休閒食品產業的地位的公司。
1964年

推出Diet Pepsi,無卡路里可樂飲料
為了進入檸檬味碳酸飲料市場,收購激浪Mountain Dew
1977年
購買三個連鎖速食店,分別是:Pizza Hut,Taco Bell Inc和肯塔基炸雞公司,想進一步多元化經營。
有發現為何肯德基賣的可樂是百事可樂? 主要是有這層關係。

但在後期,Pepsi為了重塑更健康的形象,1997年10月6日將連鎖速食店拆出,成一家新的獨立公司,名為百勝全球餐飲 Yum! Brands, Inc (股票代碼:YUM)
延伸閱讀:百勝餐飲集團官網
1984年
推出第一款果汁汽水Lemon Lime Slice
1985年 可樂戰爭
百事可樂請大家盲測,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哪個好喝,結果顯示百事可樂比較好喝。
可口可樂因而調整配方,想要勝出比賽。但新配方遭到消費者的拒絕,迫使原配方重新推出,呼喊口號:『還我,經典可口可樂』。

1986年
收購7 Up、Mug Root Beer


1992年

百事與聯合利華合資,成立百事立頓國際公司
1998年

以33億美元併購果汁商Tropicana(純品康納)
2001年

以134億美元收購了桂格,並同時將Gatorade(佳得樂/開特力)收歸旗下,成為全球非碳酸飲料行業的龍頭老大,佔據了非碳酸飲料25%的市場份額。
補充說明:現在台灣買到的是桂格產品是佳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的。1986年,桂格決定運營集中化,所以授權佳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商標,佳格在台灣成為桂格產品唯一的製造與行銷的代表。
補充說明:Gatorade起源
當初是佛羅里達大學鱷魚隊的橄欖球教練發現,運動員比賽過後都不上廁所、容易生病,還流失了體重。在尋求校內的腎臟教授凱德醫師(Dr. Robert Cade)幫助後,研發了這款專為運動員設計的飲料。
2008-2011年 俄羅斯版圖擴張
收購了俄羅斯最大果汁生產商Lebedyansky
歐洲最大的乳製品公司Wimm-Bill-Dann Foods,總部位於俄羅斯的莫斯科。
使百事可樂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食品和飲料公司。
2016年

11月22日斥資5億美元收購美國益生菌飲料品牌KeVita。
2018年
5月26日收購水果和蔬菜零食生產商Bare Foods,
交易完成後,Bare Foods會維持獨立運作。

8月20日,斥資32億美元收購家用汽水機生產商SodaStream。
2019年
7月19日,斥資17億美元收購南非食品包裝公司Pioneer Food Group
7月26日,向中國天然健康食品公司五穀磨房大股東購入5.6億股普通股,交易完成後,百事將成為五穀磨房第二大股東。
現在Pepsico銷售到全球,擁有 23 個品牌,而且還在不斷增加!

PepsiCo淨收入來源
若以銷售類型區分:

飲料類
佔46%

休閒食品類
佔54%
若以地區區分:美國地區佔58%;美國以外地區佔42%
淨收入佔比,以百事內部主要7個部門區分
PBNA北美地區飲料
FLNA北美地區零食
歐洲
AMESA非洲與中東
淨收入佔比,以百事內部主要7個部門區分
拉丁美洲
APAC亞洲太平洋區
QFNA北美地區桂格
PepsiCo是否有持續在賺錢?

營收的部分,並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而減弱。
Earnings Per Share,每一股能賺到的錢也是逐年增加。(2017-2018年主要是因為美國稅改造成數值的影響)
PepsiCo股息發放情形

Pepsico股息已經連續成長49年,五年的平均成長率有7.69%,也就是說每年多發7%的股息給你!
目前股息殖利率2.91%,代表股價有偏貴一些。(但還是比定存的1%多)
PepsiCo品牌定位朝著健康邁進
雖然是從碳酸飲料起家的百事,對於品牌的定位,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它正朝向健康的趨勢去發展。收購對於消化系統有益的kevita、桂格、果乾、果汁製造商、氣泡水,更承諾在2025年之後,含糖飲料的卡路里要下修至100卡以內。
2021/1/26 Pepsico 新聞稿,將和素食肉業者,BEYOND MEAT合作,開發,生產和銷售由植物蛋白製成的小吃和飲料,以迎合消費者對植物蛋白的日益增長的需求。
如果你也對PepsiCo有興趣,不妨走訪一遭百事的官網。
歡迎在下方留言,你是否有用過百事的產品?
延伸閱讀